【病害名称】:冬瓜细菌性角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果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病部质脆易穿孔。茎、叶柄染病,侵染点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果实染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病菌侵入种子,致种子带菌。
【传播途径】:该病病原物为细菌,多从伤口或水孔处侵入植株。因此,田间管理时要注意,整枝、绑蔓等农事操作若是在晴天,可在上午露水干后再进行,以促进伤口尽快愈合。遭受冰雹后,应及时全田喷药。对初发现的病叶、病果等,应及时摘除,装入袋内(包括整枝时产生的各种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不能随意丢弃在田间。
中文名:冬瓜、节瓜(叶点霉)叶斑病
别名:
病原中文名:葫芦科叶点霉
病原拉丁学名:Pbllosticta cucurbitacearum Sacc.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冬瓜、节瓜等到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片上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向上或向下隆起的病斑,灰白色或较浅,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
病原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器凸镜形,大小80~100微米;分生孢子无色,圆筒形稍弯曲,大小5~6×2.5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靠雨水溅射传播蔓延。通常温暖多湿的天气有利其发生。
【病害名称】:冬瓜细菌性角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果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病部质脆易穿孔。茎、叶柄染病,侵染点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果实染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病菌侵入种子,致种子带菌。
【传播途径】:该病病原物为细菌,多从伤口或水孔处侵入植株。因此,田间管理时要注意,整枝、绑蔓等农事操作若是在晴天,可在上午露水干后再进行,以促进伤口尽快愈合。遭受冰雹后,应及时全田喷药。对初发现的病叶、病果等,应及时摘除,装入袋内(包括整枝时产生的各种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不能随意丢弃在田间。
中文名:冬瓜、节瓜(叶点霉)叶斑病
别名:
病原中文名:葫芦科叶点霉
病原拉丁学名:Pbllosticta cucurbitacearum Sacc.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冬瓜、节瓜等到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片上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向上或向下隆起的病斑,灰白色或较浅,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
病原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器凸镜形,大小80~100微米;分生孢子无色,圆筒形稍弯曲,大小5~6×2.5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靠雨水溅射传播蔓延。通常温暖多湿的天气有利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