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桃黑星病、桃黑点病、桃黑痣病
症状:病菌主要危害果实。果实的肩部受害最早最重。病斑早期为褐色小圆点,后期变成黑色。病斑大小一般为2~3毫米,严重时病斑连片。病菌只在果实表皮组织内扩展。当病组织死亡后,果肉继续生长,造成果实表皮龟裂。嫩枝受害后则形成稍隆起的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常发生流胶。叶片受害后,其背面出现不规则的淡褐色病斑。病斑较小,后期病斑造成穿孔。 桃疮痂病也危害枝条和叶片。果实被害多在顶部发病,受害仅在果皮部分,病部初生暗绿色圆斑,并逐渐扩大成紫黑色或红褐色病斑,稍凹陷,上面着生黑色霉层。随着病部木栓化和果实膨大,病部常龟裂或畸形。枝条被害处先出现浅褐色圆斑,边缘紫褐色,后变黑褐色,稍隆起,常有流胶现象发生。叶片被害,初生多角形或不规则灰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变成褐色或紫红色,最后病部干枯脱落成穿孔。
病原: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目嗜果枝孢菌,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VenturiacapophilumFisner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枝梢的病部越冬。第2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形成分生孢子,成为初次侵染来源。病原菌经风雨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后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病菌侵染果实时潜育期可达40~70天,侵染新梢和叶片为25~45天。4~6月份多雨潮湿发病重,地势低洼潮湿、果园定植过密或树冠郁闭也利于病害的发生。果实在6月份开始发病,7月份为盛发期。晚熟品种发病较重。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果园地势及品种有关,特别是春季和初夏及果实近成熟期的降雨量是影响该病发生和流行重要条件。此间若多雨潮湿易发病。果园地势低洼,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好,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措施:药剂防治:
在芽萌动前结合清园工作,用《奥力克——靓果安》800倍液+适量渗透剂如有机硅,喷干枝,消灭越冬菌源。套袋前后可选用《奥力克——靓果安》500—600倍液或《奥力克——速净》500-600倍等药剂交替使用;病情严重时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使用《奥力克——靓果安》600倍液或《奥力克——速净》600倍+戊唑醇4000倍或纯品甲托1500倍,进行喷施。
农业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增施有机肥,控制速效氮肥的用量,适量补充微量元素肥料,以提高树体抵抗力。合理修剪,注意桃园通风透光和排水。
2.清除菌源:秋末冬初结合修剪,彻底清除园内树上的病枝、枯死枝、僵果、地面落果,集中处理,以减少初侵染源。
3.及时防治害虫:及时喷药防治害虫,减少虫伤,以减少病菌侵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