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荚螟

    为害特点  此虫为寡食性害虫,主要危害豆科植物,如大豆、豌豆、扁豆、绿豆、菜豆、豇豆等。以幼虫为害花、荚和豆粒,严重时整个豆粒被吃空,被害籽粒充满虫粪,变褐以致霉烂,严重影响豆类的产量和质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毫米,翅展20~24毫米,体灰褐色或暗黄褐色。前翅狭长,灰褐色,前缘自肩角至翅尖有1条明显的白色纵带,近翅基1/3处有1条金黄色宽横带。后翅黄白色,外缘褐色。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渐变为红色,表面密布网纹。初孵幼虫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约14~18毫米,背面紫红色,腹面绿色,前胸背板近前缘中央有“人”字形黑斑,其两侧各有黑斑1个,后缘中央有2个小黑斑。蛹长约10毫米,初化
蛹为绿色,以后呈黄褐色。
     发生规律   豆荚螟每年发生代数随不同地区而异,广东、广西7~8代,山东、陕西2~3代。各地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附近土表下5~6厘米深处结茧越冬。翌春,越冬代成虫在豌豆、绿豆或冬种豆科绿肥作物上产卵发育为害,一般以第2代幼虫为害春大豆最重。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弱,飞翔力也不强。每头雌蛾可产卵80~90粒,卵主要产在豆荚上。初孵幼虫先在荚面爬行1~3小时,再在荚面结一白茧(丝囊)躲在其中,经6~8小时,咬穿荚面蛀入荚内,幼虫进荚内后,即蛀入豆粒内为害。2~3龄幼虫有转荚为害习性,老熟幼虫离荚入土,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   合理轮作,避免豆类植物与紫云英等豆科植物连作或邻作,采用大豆与水稻轮作,或玉米与大豆间作。灌水灭虫 水旱轮作或水源方便地区,可在冬、春灌水数次,可促使越冬幼虫和蛹大量死亡。
     ②药剂防治  在盛蛾期和卵孵化盛期喷药于豆荚上毒杀成虫及初孵幼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2 000倍液,或8%杀虫素乳油3000倍液喷,或5%抑太保乳油1500倍,或5%卡死克4000倍,或20%除尽悬浮 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