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呈淡褐色后变为绿褐色,略呈圆形,直径6~12毫米,多数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有的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至灰褐色,上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死。
发病规律 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遗留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菌丝或孢子在病残体上可存活6个月。病菌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病菌侵入后潜育期一般6~7天,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等条件下易发病,25~27℃,饱和湿度,昼夜温差大等条件下发病重。该病导致落叶率低于5%时,病情扩展慢,持续约2周,而以后一周内发展快,落叶率可由5%发展到90%。
防治方法
①加强管理 彻底清除病残株,减少初侵染源。搞好棚内温湿度管理,注意放风排湿,改善通风透气性能。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1600倍液。保护地栽培时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用量为每667平方米每次250克,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方米l千克,隔7~9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呈淡褐色后变为绿褐色,略呈圆形,直径6~12毫米,多数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有的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至灰褐色,上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死。
发病规律 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遗留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菌丝或孢子在病残体上可存活6个月。病菌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病菌侵入后潜育期一般6~7天,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等条件下易发病,25~27℃,饱和湿度,昼夜温差大等条件下发病重。该病导致落叶率低于5%时,病情扩展慢,持续约2周,而以后一周内发展快,落叶率可由5%发展到90%。
防治方法
①加强管理 彻底清除病残株,减少初侵染源。搞好棚内温湿度管理,注意放风排湿,改善通风透气性能。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1600倍液。保护地栽培时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用量为每667平方米每次250克,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方米l千克,隔7~9天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