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根腐病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为害极其严重、最具毁灭性的大豆病害之一,我国主要发生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一般发病率在3%一5%,感病品种一般减产25%一50%,高感品种可达90%以上,严重地块的大豆植株成片枯死,甚至绝产。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

  【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

  大豆疫霉腐病为害植株及根部症状

  大豆各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在种子萌发前可引起种子腐烂;在种子萌发后,大豆种子萌发生根时即可被病原侵染,受害根及下胚轴呈棕褐色。出苗后由于近地表植株茎部出现水浸状病斑,根或茎基部腐烂而萎蔫或死亡,根变褐 ,软化直达子叶。成株期症状表现为先下部叶片变黄,并向上扩展,随后上部叶扯逐渐变黄并很快萎蔫茎基有黑褐色凹陷条状病斑。,并可向上扩展蔓延。发病轻进,症状常公限于侧根腐烂,植株并不死亡,表现出矮化的轻度失绿,症状与缺氮相似,病株荚数明显减少,空荚、瘪荚较多,籽粒皱缩。发病重时整株不倒伏,叶片不脱落,此时,剖开开通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成株期感病植株的病茎节位也有病荚产生,豆荚基部初期出现 水浸状斑,病斑逐渐变褐并从苹柄向上蔓延至荚尖,最后整个豆荚 变枯呈黄色,种子失水干瘪。

  【病原与发生规律】

  Phytophthora sojae f.sp.glycinea称大雄疫霉大豆专化型,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该病初侵染源。带有病菌的土粒被风雨吹散或溅到大豆上能引致初侵染,积水土中的游动孢子遇上大豆根以后,先形成休止孢子,后萌发侵入,产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蔓延,形成球状或指状吸器汲取营养,同时还可形成大量卵孢子,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大豆疫霉病原可通过病残体、土壤及种子表面粘附的卵孢子,甚至种皮内的卵孢子作远距离传播。湿度高或多雨天气、土壤黏重,易发病。土壤温度为15一20℃,遇大雨田间有积水时,发病重。土壤长时间积水是疫霉根腐病发生和流行的充分必要条件,地势低洼、土壤为黏土且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此外,重茬地、土壤中病原线虫多的田块,发病也重。

  【防治方法】

  从疫区调拨种子到保护区时要严格进行检疫,以防病害向保护区扩展。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品种。及时深耕和中耕培土。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降低土壤含水量。用非寄主作物与大豆轮作也可以减少该病害的发生。

  播种前用下列药剂进行种子处理: 25%多菌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1:50—70(药:种); 50%甲霜灵·多菌灵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50一333g/100kg种子; 400g/L萎锈灵·福美双悬浮剂140一200ml/100kg种子; 259/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20g/100kg种子; 30%福美双·克百威悬浮剂1:50—75(药:种); 30%多菌灵·福美双·克百威悬浮种衣剂1:60—80(药:种); 20.5%多菌灵·福美双·甲维盐悬浮种衣剂1:60—80(药:种); 38%多菌灵·福美双·毒死蜱浮种衣剂1:60一80(药:种); 25%丁硫克百威·福美双悬浮种衣剂500一625g/100kg种子。

  发病初期喷洒药剂防治,药剂应交替使用,以避免长期单一使用而产生抗药性:喷洒或浇灌下列药剂: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宁南霉素水剂300一400倍液; 64%恶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