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及果实等部位,以幼嫩组织最敏感。葡萄展叶期叶片正面产生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黄色或褪绿色小斑块,病斑正反面均可见有一层白色粉状物,粉斑下叶表面呈褐色花斑,严重时全叶枯焦;新梢和果梗及穗轴初期表面产生不规则灰白色粉斑,后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状或不规则的褐斑,可使穗轴、果梗变脆,枝梢生长受阻;幼果先出现褐绿斑块,果面出现星芒状花纹,其上覆盖一层白粉状物,病果停止生长,有时变成畸形,果肉味酸,开始着色后果实在多雨时感病,病处裂开,后腐烂。
病原:病原为葡萄钩丝壳菌Uncinula necator burr,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葡萄钩丝壳菌(Uncinula necator)。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受害组织或芽鳞内越冬,第2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穿透表皮进行初次侵染,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干旱的夏季和温暖而潮湿、闷热的天气有利于白粉病的大发生。一般6月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发病达盛期,9~10月份停止发病。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秋末彻底清除病叶、病果、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在生长期要及时摘心、绑蔓、除副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喷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和根施复合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药剂防治
a、在葡萄芽膨大而未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
b、6月开始每15天喷1次波尔多液,连续喷2~3次进行预防;
c、发病初期喷药防治,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喷雾,10%氟硅唑1500倍喷雾、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l 000倍液,乙嘧酚(控白)8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醚菌酯(控白)8000~1000倍液,200/0三唑酮·硫(三唑酮·硫磺)悬浮剂20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