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绮夜蛾

   枣绮夜蛾 Porbhyrinia parva(Hubner)又名枣实虫、枣花心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在甘肃、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枣区有发生,有的年份危害很大。
为害特点
   幼虫取食枣花及枣果。枣树花期,幼虫吐丝缠花,钻在花序丛中取食花蕊和蜜盘,被害花只剩下花盘和花萼,不久即枯萎。严重时枣吊上的全部花蕊常被吃光,以致不能结果。枣果的生长期,幼虫可吐丝缠绕果柄,蛀食枣果,被害果逐渐枯干,但多不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5毫米,翅展15毫米左右,体淡褐色,前翅暗褐色,有3条白色弯曲横纹,近顶角处有一明显黑斑。为一种淡灰色的小型蛾子。
   卵:馒头形,有放射状花纹。白色透明,孵化前变为淡红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0~14毫米,淡黄绿色,与枣花颜色相似。胸、腹的背面有成对的似菱形的紫红色线纹(少数幼虫无此特征)。各节稀生长毛。腹足3对。
   蛹:长6~7毫米,肥胖。初化蛹时头胸部腹面鲜绿色,背面及腹部暗黄绿色。羽化前全体黄褐色。
生活习性
   枣绮夜蛾在兰州地区一年发生1代,在河北、山东、浙江等地一年2代。以蛹在树皮裂缝、树洞青苔等处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有趋光性。卵多散产于花梗杈间或叶柄基部,每头雌虫产卵100粒左右。5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幼虫孵化后即迂回到花丛间食害枣花,稍大后即可吐丝将一簇花缀连在一起,并在其中为害,直至花簇变黄枯萎,其后又继续取食为害幼果。幼虫不活泼,行动迟缓,部分幼虫受惊后会吐丝下垂。第一代幼虫6月上旬老熟化蛹,7月上中旬结束。此代蛹中有一部分不再羽化而越冬,因此出现1年1代;另一部分在6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中下旬结束,产生第二代。7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出现。此代幼虫多取食枣果,并有转果为害习性,一般1头幼虫可为害4~6个枣果。7月下旬至8月中旬此代幼虫先后老熟化蛹越冬。后期无花、果可食时则吐丝将枝端嫩叶粘合一起,藏于其中为害。7月下旬至8月中旬,此代幼虫开始老熟而进入树皮裂缝或树干枝条截口的缝隙内结茧化蛹,越夏越冬。
防治方法
   1、休眠期刮除枣树粗裂翘皮,消灭越冬蛹。
   2、5月下旬喷药杀灭幼虫。可用药剂:50%敌百虫50O倍液、50%敌敌畏80O倍液、50%杀螟丹1O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或2.5%灭扫利乳剂4000倍液。也可喷洒苏云金杆菌0.5亿/毫升菌液。